央视网消息:继续来关注《钱流看经济》。今天的关键词是“动力”。顺着资金的流向,我们来看看经济增长的引擎里蕴藏着怎样的力量,推动中国经济迎难而上,行稳致远。
先了解一个数字,520043亿。这是今年前11个月固定资产投资的总额。换算下来,相当于每分钟有超过1亿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、工业制造、民生保障等一系列项目当中。仅前三季度,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就达到了26.7%,拉动GDP增长了0.8个百分点,为中国经济注入强劲动力。
(资料图片)
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,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,加快实施“十四五”重大工程,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联通。
眼下,临近年终,为了抢抓经济回稳向上的关键窗口期,一大批重大项目在各地密集开工。
入冬以来,浙江已启动农田水利建设项目1035个,总投资32亿元。截至11月底,浙江水利项目今年完成投资636.9亿元,直接惠及1328万人。
在广州,一个总投资109亿元人民币新能源车电池项目11日开工建设,项目建成后,可满足60万辆车的装机需求,年产值将超过210亿元。
在湖南,渝厦高铁常益段建设目前已经基本完成,正在进行列车试运行,即将开通运营。作为“八纵八横”高速铁路主通道之一,渝厦高铁常益段的开通将提高川渝与湘赣闽等地间的可达性,同时,也将在湖南省内形成高铁大环线,将把长株潭都市圈、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与大湘西旅游圈“串珠成链”,形成全省“4小时经济生活圈”。
金融财政齐发力 稳经济促增长
可以看到,高质量的投资正在为巩固经济向好趋势提供重要动力。同时,投资也在为经济社会更长远的发展积蓄着能量。
那么这些投资资金来自哪里,今年以来主要投向了哪些领域?继续来看。
在数十万亿的投资额中,占据大头的无疑来自金融机构。今年前11个月,在有借有还的情况下,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总共增加了近20万亿元。
六家大型银行中,农业银行10月末的制造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31%,同样是历史同期最高。建设银行、交通银行、邮储银行前十个月的制造业贷款增幅也都在两成以上。
另一个重要资金来源则是财政。尤其是地方债,今年前十个月共新增46977亿元,其中近4万亿元专项债,约三分之一都投向了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。
财政、金融协调配合,为重大项目建设、设备更新改造等众多项目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。
样本调查:长兴县的资金账本
今年以来,不少地方的财政都出现了减收,地处太湖之滨的浙江省长兴县,今年前11个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0.94亿元,同比下降了2.26%,而支出却增长到100.36亿元。那么,长兴县在平衡、取舍中,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哪些急需领域?来看记者的调查。
环太湖大堤后续工程(浙江段)是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,工地上,600多名工人正在抓紧施工。
据介绍,环太湖大堤后续工程(浙江段)总投资23.2亿元,虽然从国家到省、市,都有相应的资金保障,但出资主体还是长兴县财政。
2023年,长兴县级财政还要为这个项目出资3.9亿元。面对财政收入的缩水,在长兴县财政局一场专题研讨会里,出现了不同的声音。
一番讨论过后,长兴县还是下决心咬咬牙,优先保障这一重大民生工程。
记者注意到,前11个月,尽管财政吃紧,长兴县用于社会保障、卫生健康领域的资金分别增长了39%和23%。同时,还将26.87亿元增值税留抵退税款拨付到了纳税人账户中。
在保民生的同时,长兴县持续加大对产业升级的资金支持,提升增长动力,前11月用于企业科技创新资金增长52%。
此外,长兴县还加强财政与金融的协作,通过财政贴息政策,引导银行加大对企业的贷款力度,促进县域经济发展。
关键词: 投资力度